特朗普宣布对14个国家征收关税,最高达到40%,名单一公布,泰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披猜立刻站出来大声说:"我们会战斗到底! "泰国一向以温和著称,这次却成了战斗口号的开端。
日本和韩国,美国的长期盟友,面对25%的关税,当天就召集内阁紧急会议。 日本汽车在美市场占了近四分之一份额,韩国三星和LG控制了全球三成以上的半导体,他们有足够的底气拒绝妥协。两国内部一致决定,要跟美国周旋到底,没半点让步的意思。
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和泰国等东盟国家,税率被压到最高40%,这明显是针对它们与中国产业链的紧密关系。 但第二天,这些国家纷纷表态,老挝加速对接中老铁路项目,柬埔寨转向中国主导的基建投资,谁也不服软。 东盟整体立场坚定,没人想拆散和中国的重要贸易纽带。
特朗普这招关税牌背后藏着战略算盘:对日韩收25%,是教训这两个拖延谈判的盟友;对东盟收40%,是为了切断中国产业的影响链,意图让供应链"去中国化"。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,他宣布措施当天就意识到风险太大,立刻签总统令,把执行期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。 表面说"给谈判时间",实际是美国底气不足,怕自己也受损。
华盛顿时间7月8日,特朗普突然转向中国,在公开讲话中用四个字形容中美贸易:"非常公平"。 他还强调"我跟中国关系良好"。 这转变很突兀,前几个月他还抱怨中国谈判艰难。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前放话,希望在几周内再开第三轮中美会谈,口气透着迫切。
特朗普的急转不是无缘无故。 稀土短缺正掐住美国咽喉,中国控制着全球60%的稀土产能,4月起就严控对美出口。 福特汽车公司部分生产线已被迫停产,军工巨头如洛克希德也在告急,影响F-35战机的零件供应。 美国债务已突破37万亿美元,利息占了税收的四分之一,一季度GDP还萎缩了0.5%,关税反噬推升通胀,汽车成本涨了一两成。
中美关税数字没变,维持在30%,其中10%是基础税,20%和芬太尼议题挂钩。 日内瓦和伦敦的两次谈判达成关税各降115%的成果,但细节还需深谈。 这些国家都在观望中国态度,只要中国不松口,他们就集体硬抗。 东盟国家通过"一带一路",贸易占了中国外贸的近40%,而RCEP机制让出口更多元化,中国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已升到55%,提供了坚实后盾。
稀土成了中国的关键筹码,美国汽车业和军工业巨头眼巴巴盼着解禁,但中国牢牢把控着。 多边网络在巩固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,瓦解美元主导。 半导体国产化率升到21%,供应链韧性显现。 美国单边主义暴露软肋:对华逆差在2024年降到全球总逆差中的不足25%,但整体贸易逆差却创了1.2万亿美元新高。
特朗普的施压失效,关税延期没换来服软,反而让14国团结起来。 日韩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反制,东盟转向中国市场支撑。 美国本土企业如特斯拉股价跌了6.8%,芯片股受挫,数据摆在眼前:高关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。
富深所配资-配资股票网-股票炒股配资开户-配资账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